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非遗亮相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百幅影像讲述非遗故事

文化莞家 2021-10-15


2019年10月26日
第四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

在湖南凤凰古城隆重开幕

图片来自中国新报

本届民俗摄影双年展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湖南摄影家协会主办

自2012年举办第一届以来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是中国摄影界重要学术品牌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影像展开幕式现场。王金春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代表之一
“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影像展受邀参展
也在当天开幕,展出120幅影像
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摄影人和游客
展示推介东莞非遗之美
《发现东莞非遗之美》画册
也在开幕式上面向全国首发
反响热烈,获多方点赞

120幅影像全国亮相

整体推介东莞非遗之美

本次“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影像展是由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精选了120幅由东莞摄影家深入本土非遗项目一线创作的精品赴民俗摄影双年展展出,突破了过往单一非遗项目展演“走出去”的局限,以影像的形式传播东莞非遗,是东莞非遗保护的新探索,也是东莞非遗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尝试。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武吉海,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线云强,中国摄影报社社长赵迎新参观“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影像展。王金春摄

与东莞石排中坑明德醒狮团队员交流。陆晓芬摄

据悉,“发现东莞非遗之美”摄影项目是由东莞市文化馆联合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发动的大型非遗专业影像记录项目,自2017年4月启动,历时2年,拍摄作品10万多幅。该项目以东莞入选省级以上非遗名录的项目为拍摄内容,首创以摄影师认领、自组团队拍摄的形式开展创作。本次展出的120幅佳作品正是从10万多幅作品中精选而出。影像题材涵盖了享誉全国的千角灯,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赛龙舟和龙舟制作,独具岭南文化特征的舞龙、舞狮,以及蕴含美食文化的大盆菜、裹蒸粽、腊肠等等,不仅富有情感温度,更具备非常高欣赏性、专业性和学术性。

东莞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演。陆晓芬摄

此外,东莞清溪的麒麟制作技艺、道滘的莞草编织技艺、石排的明德醒狮等国家、省级非遗项目也在现场进行展演,其中东莞石排中坑明德醒狮团在开幕式上带来了其赴京参加的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上演出的活动,让现场观众从多角度领略到东莞非遗魅力。


(向上滑动启阅)


-展览前言-

影像如歌唱非遗

东莞,一个古风盎然的地方,一处风物长宜的所在,一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化身。

说古风。西汉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封刘吉为“东莞侯”,设东莞县,即刘吉封地,三国时期设东莞郡。西晋末年,中原离乱,遗黎南渡,甚至强宗大族亦整体南迁。东晋初年,皇族为安置移民,颁布侨州郡土断制,在新规实施的过程中,移民原属地名得以保留,抑或山东东莞成为广东东莞。此为东莞地名的“移民说”,亟待新文献的发现加以证明。

说风物。莞,乃莞草,或称咸草,广东东边生长莞草的地方称为东莞,以物名命地名,是中华民族沿袭的风俗习惯。明代天顺年编撰的《东莞县志》有记载称“莞,草名,可以为席,邑在广东之东,海旁多莞草,故名。”此为东莞地名的“莞草说”。

地名,人与自然相处的符号表现,历史沿革的印迹遗存,是时间空间上的坐标曲线,内涵深远。典籍,器物,建筑,工艺,风俗民情,人文物象,交响回荡,组织成为交响史诗中的华彩乐章。

华彩乐章上跳动的音符,闪耀着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光异彩,涵盖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确立的典型类别。如图腾崇拜中先民创造出的龙、凤、麒麟等神话形象,在东莞衍化出龙舟竞渡、草龙舞、麒麟引凤、麒麟送子等民间舞蹈及祭祀仪式;如民间戏剧说唱中的粤剧、木鱼歌的鲜明地方风韵;如民间风俗节庆中的康王宝诞、茶园游会;如传统手工艺能中的东莞千角灯制作、莞香制作、茶山公仔制作、新昌鼓制作;如烹饪饮食文化中的长安大盆菜、矮仔肠制作、民间体育中的莫家拳演练;如传统农耕文明中的横沥牛墟、莞草植用;等等。数十种非遗项目,历经岁月沧桑,造就东莞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定概念上的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界定的概念,特指“在约定的时间内举行传统文化活动展现传统文化形式的场所,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东莞的摄影人在这个文化空间里,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敞开了充满历史责任的生命情怀,问影求道,大地寻踪,广学精致,积好以成。《发现东莞非遗之美》表达了东莞摄影人尊崇人文、敬重历史、热爱家乡的大化之心,以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的影像语言,为东莞留下看得见的民愿乡情、有温度的精神轨迹、负责任的历史记述。莞香缥缈的香气中,千角灯与月色争辉,龙凤与麒麟对舞,新昌鼓声中莫家拳神采飞扬。天地玄黄,非遗传承演绎出东莞人的灵性沧桑,引导世人去感受那朴远真诚的文化魅力。田园物象,景行维贤,化及影像,泽被万方。

在古典已成尾声的时代,对于生命的歌颂和文化的追寻已属罕见,东莞摄影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拍摄的巨大价值,已经得到证明。非遗的拍摄,是心力的表达。有人感受到雨,有人只是被雨淋湿。

东莞的雨,润物细无声。


梅  生

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

学者型摄影家

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国展评委

2019年5月



“发现东莞非遗之美”画册首发

讲好东莞非遗故事

除了影像展览,东莞市文化馆和东莞市摄影家协会还对东莞非遗影像作品进行全面梳理,编辑出版了《发现东莞非遗之美》画册,并在当天开幕式上正式面向社会发布。

《发现东莞非遗之美》画册发布。王金春摄

该本画册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分为“龙腾东江”“麒麟献瑞”两大篇章,记录了44个东莞非遗项目的珍贵瞬间,充分展现东莞非遗的技艺之美、形象之美、传承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今年8月,在2019年大理国际影会上,还获得了第八届DIPE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出版物主席联盟大奖。


(向上滑动启阅)


-画册前言-发现东莞非遗之美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一个人最终极的灵魂拷问。溯源,文化之源,我们的先祖在这片土地上留给我们最古老的印记,它就是我们最初的根。

美丽的东江环绕着我们的家园。她历尽了沧桑,如今仍焕发出活力。我想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对于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定,对于文化起源与发展及文明的传承是一个多么丰富而又灿烂的历程。

用影像呈现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它既是记录又是一种情怀的寄托。于是,我们联袂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在一年内组织数十名摄影家,以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题材,进行一次集团式的审美大发掘。那些从遥远乡村走来,凝聚着祖辈智慧和乡愁的审美形象,流传在街巷坊间的价值信仰,回荡在山谷旷野的情感呼告,以及那些深入血脉稍纵即逝的精神细节,却因缺乏发现的能力、保存的意识和记载的手段,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大量流散。

“发现东莞非遗之美”的摄影作品,其实就是一座东莞非遗文化的大观园。用影像话语,于时光的流转中,于生活的脉动里,挽留住东莞非遗项目中那些珍贵瞬间,让那瞬间所爆发出来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能够洗涤心灵,陶冶情操,震撼灵魂,让大家从这些作品的揣摩和回味过程中,慢慢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和自信。

看了这些照片,我由衷地为东莞的文化感到自豪。如果它们能够给人启示,能够让人萌生文化传承的意念,并付诸实践,让这些古老的文化再现,让更多的艺术形式去阐述它,传颂它,激活它,我想,这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核心。

摄影家们走进非遗传承人家里,与他们一起在节日里守夜,深入他们的生活细节,捕捉那些真实而宝贵的瞬间。其中一位摄影家已经是含饴弄孙的爷爷,为了拍出真正有价值的影像作品,他风雨兼程去追踪“康王宝诞”,最终,如愿以偿。正是凭着这份执着,他们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答卷,为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保留了一份生动而庄严的人文档案。

当我们拿起这本画册,用手抚摸着这些照片,我们也许能够从那些古老的气息里感知自身是它们的一部分。这种文化身份的认同让我们最终有了灵魂的皈依,生于斯,长于斯,一代一代的人薪火相传,组织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黄晓丽

2019年3月

据主办方介绍,这本画册是“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影像记录项目的另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东莞非遗保护跨界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一直以来,东莞不断完善非遗保护机制,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讲好东莞非遗故事,近年来非遗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代表性传承人补助不断提高、传承人健康档案建立,东莞非遗墟市、非遗进校园、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东莞腊味节等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尤其是2019年,“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成立,大大促进了非遗保护区域合作交流。



非遗影展反响热烈

大咖嘉宾莅临点赞

当天,湖南省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龙颂江、凤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龙金明、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波、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冯晓伟、中国长城国际摄影周艺术总监李春龙、中国摄影报副总编柴选、著名摄影家钱捍、袁东平、著名策展人安永灿、李迪、著名影像学者刘冻、蒋俊等重量级嘉宾大咖和全国各地观众游客出席开幕式,纷纷为影像展、东莞非遗点赞。

王金春摄

观展后,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钱捍表示“参观展览后,对东莞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莞”。

“想不到东莞非遗与其经济一样那么有实力、魅力。”来自广西省柳州市的摄影爱好者卿先生观展后表示,东莞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能将传统非遗保护传承这么好不简单,十分令人敬佩。贵州省摄影家协会的陈先生则认为这些影像充满生活化气息,只有摄影家长时间深入了解、体验、观察非遗项目才能拍摄出来的,可以看出摄影家们的工匠精神。                     开幕式上,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感谢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希望通过影像形式,吸引更多摄影家关注东莞非遗,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加强东莞与全国各地在非遗保护工作方面的交流与互动。”



- END -

资料来源:彭蔼莹

编辑:陈慧慧

-  小莞家微信  -

有疑问咨询

或想了解更多活动福利

请扫码添加小莞家微信

- 推荐阅读 -

演出推荐 | 限时八折!这场颠覆传统视觉的芭蕾舞剧绝了!

秋高气爽的东莞,去这里的绿道骑行感受最美秋色!


有趣的人儿,你在看吗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